初识企业:校企合作启新程
6月23日,武汉大学首批实习生抵达大力储能技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为期12天的企业实训。
为表达对实习生的热烈欢迎与殷切期望,公司精心筹备并举行了一场温馨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安监办、生产一部、质量部等核心部门负责人及校方师生共同参会。
仪式伊始,工程中心副总监兼安监办主任潘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对武大实习生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以“企业发展愿景”为引,强调校企合作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战略意义,激励学子“以青春力量共筑储能未来”,待实习生们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岗位上发光发热;随后,办公室主任何芳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以及全钒液流电池的储能优势与产业前景,突出“校院共育英才”的产学研融合战略价值。最后,各部门负责人依次介绍实习课程及实操计划,为保障实习生顺利过渡,通过跨部门协同构建“学习-实践-反馈”闭环,融合企业特色与高校需求,确保实习生首日即感受企业温度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为先:筑牢生产红线
安监办开展为期1.5天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覆盖厂区作业规范、设备操作风险及生活安全守则,并结合钒电池生产特性剖析典型案例。培训后实施闭卷考核,确保安全知识内化。

生产理论:解析技术内核
生产一部立足全钒液流电池制造全流程体系,培训覆盖液流电池核心原理与循环系统、项目管理核心职能、电堆装配工艺及部件安装规范、集成管道施工标准四大单元,突出智能制造赋能产线升级的技术价值,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政策要求。
质量管控:坚守生命线
质量部则聚焦全周期检测体系,培训涵盖QC七大工具应用、测量仪器操作规范及电堆性能测试流程六大模块,强调从原材料到成品的零缺陷管控。

车间实战:轮岗淬炼真技能

实习生分两组轮岗:质量检测组:开展来料的拉伸压缩实验和部分材料的质量检测项目,强化理论实践衔接。电堆装配组:在生产组长指导下实操电堆模块组装,深度体验流程驱动型生产系统的精密协作。

独特的“2+2”轮岗机制旨在培养系统思维:生产部焦点:电堆实装剖析生产痛点;质量部焦点:在线检测数据与课本理论知识的偏差分析。
总结展望:产学研融合再深化

7月3日,为系统总结实习成效、评估实习生综合表现并为学生们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思路,公司召开实习总结座谈会。
总经理史小虎对武汉大学的优秀学子来我司实习的表现做出高度评价,此次实习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延伸,更是为同学们后续在储能行业发光发热埋下萌芽的种子。
基于此,史小虎期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对产品和行业的好奇心,通过实习获得与实验室截然不同的体验,深入了解车间工艺和团队协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第二,脚踏实地积累经验,因为所有成就都源于持续学习和实践,尤其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必须保持学习态度,不断更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变化;第三,大三作为关键转折点,要清晰规划未来方向,并结合自身经历强调职业发展需要耐心积累。最后,他寄语学子:“储能行业亟需复合型人才,望诸君以此次实训为起点,持续深耕技术前沿”。

人力资源部陈秀丽主持会议,生产一部生产经理聂劲松、质量部经理刘黎高度评价实习生表现:“严守保密纪律、主动提出优化建议,展现批判性思维潜力”。

武汉大学带队老师胡静表示,作为武汉大学首批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力储能公司实习具有深远意义。学院特别珍视这次实践机会,感谢大力储能能够提供让学生们深入生产一线强化专业技能的机遇。

本次实训不仅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更成为校企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标杆案例。
大力储能与武汉大学通过“理论-实践-反思”闭环培养模式,为钒电池产业输送新生力量,彰显产学研深度融合对能源革新的战略支撑。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